第213章 唯一的办法-《大秦五百年》


    第(2/3)页

    “项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项他停下脚步,打量一下这个齐国使臣,说道:“到我府上细谈。”

    隋何跟着项他来到一个府邸,项他带着隋何进入正堂,双方主客位置就坐。

    隋何道:“隋某相信项大人乃是明事理之人,不愿看到楚齐两国兵戎相见。”

    项他道:“齐国皇帝派人行刺大楚皇后,大楚伐齐,名正言顺。只是天下各国有共同敌人,那就是暴秦。暴秦未除,东方六国之间却兵戎相见,只会让暴秦坐收渔人之利。”

    隋何道:“无论楚国信不信,我奉齐国皇帝之命前来,要与楚国讲明,齐国人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这是暴秦派人干的,嫁祸于齐国。”

    双方再次表明自身态度和立场。

    司败陶舍已查得清清楚楚,项他不会相信这样的鬼话,只是如果攻秦,不符合楚国国家利益。

    项他冷冷道:“楚国不会相信这样的狡辩。只是,暴秦未除,齐楚两国不宜兵戎相见。”

    隋何来楚国,就不奢望楚国皇帝和臣子会相信,即便如此,只要是明事理的人,也不希望楚国攻齐。

    他说道:“齐国也不希望与楚国兵戎相见,还望长史大人好好劝谏楚国皇帝,暂且放下恩怨,先一致抗秦。”

    项他脸有忧色,叹了一口气,说道:“范丞相不在了,要劝谏陛下,难啊!”

    隋何站起身来,向项他长揖,诚恳道:“为了楚国和齐国利益,为了抗秦大业,还望长史大人竭力劝谏。”

    项他道:“你们齐国皇帝作为,实属可恶,只是两国不宜兵戎相见,本官必会全力劝谏。贵使若不急于回去,可暂且在彭城住下,一起想办法。”

    要是他一个人劝谏,根本不足以让项羽改变主意。

    为此,项他又再找朝中那些明事理的人,联合起来一同劝谏。

    隋何在彭城住下,写信向刘邦报告情况。

    半个月后,龙且、彭越终于回到彭城。

    九月初这天,项他把龙且、季布、周兰、陶舍邀请到府上,商讨对策。

    书房内大门紧闭,四人各坐一席子。

    龙且道:“刘邦竟派人行刺皇后,该死!不过,灭暴秦要紧,在灭暴秦前,东方六国之间不能自相残杀。”

    项他道:“范丞相在在世时,这一切好办,他会纠正陛下的错误。如今,范丞相不在了,这可不好办。我把三位叫来,是要商讨如何劝谏陛下取消攻齐。”

    季布叹道:“陛下意气用事,决意攻齐,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

    周兰道:“我们已劝谏过陛下,无济于事。”

    龙且道:“要是陛下真的亲率五十万大军攻齐,那是大灾难啊!”

    项他道:“我们忠于楚国,君主有失误之处,作为臣子要全力劝谏。照我看,只有一个办法了,那就是死谏,若陛下一意孤行,在大军出发之日,我当众自裁。”

    陶舍道:“为朝廷尽忠,定当如此。若陛下一意孤行,我跟项长史一起当众自裁。”

    他颇有才干,在二世皇帝时期,被任命为将兵长史(另一长史为司马欣),跟随章邯平定叛乱。

    秦军出征后,陶舍使用离间计,离间田臧与吴广,并最终诛杀吴广,从而解除叛军对荥阳的包围。后来又在于下城父使计收买庄贾并诛杀陈胜。从而使秦军屡战屡胜,让秦国得以苟延残喘。

    后来,陶舍又再率军攻杀反秦叛徒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

    在巨鹿之战时,陶舍率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当时嬴胡亥听信赵高谗言,杀陶舍父亲,导致陶舍被迫率部下投奔项羽。

    项他看向龙且、季布、周兰,说道:“不知三位如何?”

    三人相互看了看,季布首先道:“我愿跟两位一起死谏。”

    龙且、周兰略微迟疑,还是答应了。

    两天后,项羽再次上朝。

    项他首先出列,说道:“陛下,若征召八十万人从军,农耕荒废,北上攻秦,两败俱伤,若暴秦再趁机全力进攻,楚国危也。臣冒死进谏,恳请陛下取消攻齐。”

    他言语诚恳,说得情真意切。

    说罢,他跪下两手伏地。

    陶舍出列,向项羽道:“跟亦死谏!”

    他同样跪下伏地。

    随后,周兰、龙且、季布也死谏。

    五人这样做,让项羽很不爽,项羽来气了,没有立即发话,大殿内寂静无声。

    这是五个臣子跟皇帝意志的对峙,皇帝不改变主意,他们誓不罢休。

    皇帝没有发声,其他臣子也暂时没有发声,气氛紧张起来。

    见皇帝没有表态,项他道:“若陛下不收回成命,在大军出征当日,臣必血溅当场。”

    陶舍接口道:“臣亦跟项长史一起,出征当日当众自裁!”

    龙且凛然道:“臣自小追随陛下,臣对陛下和楚国忠心耿耿,陛下犯下大错,臣痛心疾首,还望陛下三思,收回成命。若陛下一意孤行,让楚国陷入大灾难,臣跟项长史、陶司败一起,当众自裁。”

    季布、周兰亦出言表态。

    这样一来,要么是项羽取消攻秦,要么是五人自尽,没有转圜的余地。

    偌大的大殿,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皇帝的意志、臣子的死谏,两方面相互碰撞,一时间僵持起来。

    章邯冷眼看着这五人,心情复杂。

    这五人是有才能的忠臣、贤臣,他对此深信不疑,他佩服五人的所作所为。

    然而,各为其主,对于项羽这个叛徒首领来说,麾下之人越有才能,对秦国的威胁就越大,对于章邯来说,必须从中破坏。

    章邯出列,向这五人大声质问道:“你们口口声声说忠于陛下、忠于楚国,你们不服从陛下旨意,反而从中阻挠、掣肘,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忠心吗?”

    项家的人,对于五人的死谏亦有些不满。

    项庄道:“遵从陛下,这才是忠臣,你们就别让陛下犯难了!”

    项伯道:“照我看,你们五个让陛下难堪,就根本不是忠臣。”

    司马欣道:“你们还是起来吧!别为难陛下了!”

    项他停止两手伏地,大声反驳道:“何为忠臣?不是一昧顺从、迎合君主,若是君主有失误、错误,作为忠臣,就应当劝谏,若君主不听,就应当死谏。”

    陶舍道:“若是对国君一昧阿谀逢迎,这不是忠臣,而是佞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