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作家村里的采访-《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第(3/3)页

    这些钱可能对我们来说很多,但对他来说真的是九牛一毛,而他看重的是作家村未来对中国文坛产生的影响。不光是为我们的主流文学界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也要为国内文坛的百花齐放贡献力量。

    何平这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永远要比我们高很多。”

    吴同之听完后点了点头,“何平还真是给我们国内的文学界做了一件大好事。”

    马原玩笑道:“你们报纸不是都报了嘛,他一年光在佳农集团的分红就六千多万,哪里用得到我们去给他操心赔不赔钱的问题。”

    吴同之也笑了起来,“确实。我刚从关东影视城采访过来,听说那里也是何平的产业。他这个人不光在写作上才华横溢,连做生意也这么有天赋。”

    马原感叹道:“有些人啊,真的是生而知之,学不来、比不来,跟他坐在一起都会感觉压力大。我们作家村的人坐在一起偶尔也会讨论何平,他不仅在平县有产业,在别的地方也有,生意做的太大了。去年有一个环球投资捐建教学楼的新闻你还记得吗?”

    “记得。我去韩屯采访的时候,听说那实际上是何平捐的。”

    马原点头道:“不错,环球投资就是何平的产业。几十座中小学校的教学楼,一下子就是上千万。”

    吴同之惊叹道:“不止是有钱,还有责任心、同理心、慈悲心。”

    马原当然知道吴同之在说何平,他赞同的点点头,“是啊,就冲他办的这些事,谁能不心生折服呢?我们作家村的很多年轻人,对何平都不是喜欢了,简直就是崇拜的偶像。”

    吴同之笑着说道:“要是我,我也崇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