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作家村里的采访-《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第(2/3)页

    “这么便宜?”吴同之有些诧异,他觉得一年二十四块钱有点配不上这房子的面积和装潢,即便是放在县城租金也应该不止这一点,这两年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大家的收入涨了不少,支出自然也涨了。

    马原解释道:“这是何平送给大家的福利,其实我们这些人还好,都算写出来了,每年的收入要比一般的工薪阶层高一些。作家村还有很多没有写出来的年轻人,收入还是偏低的,甚至有的连发表文章都成问题。如果租金太贵的话,他们怎么租得起。”

    “这样啊!”

    马原接着说道:“其实不仅是在租金方面,我们这些创作者在作家村的开销都比较小。食堂虽然不是免费的,但是每个月都会给我们免费餐券,跟免费也差不多。作家村的所有设施也都是免费开放的,如果单纯的没有任何享乐的想法的话,基本等同于零开销。”

    “所以你们的日常用度基本就是靠作家村解决的?”

    “是。”

    “这么多人,得花多少钱啊?”吴同之惊叹道。

    马原道:“建设作家村,何平投入了上千万的资金。我听园区的管理人员说,作家村现在每个月运营大概都要赔上一两万块钱的。”

    吴同之皱眉问道:“这么一直赔钱下去,有再多的钱都不够吧?作家村能够维持长久吗?”

    “还好吧,今年的情况已经比之前好一些了。现在图书城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好,除了维持自身的经营之外,还可以给作家村输血。另外何平有一家出版社,我们大家也知道何平维持这么大的园区运转不容易,所以大家有新作品要出版,他的出版社是首选,也可以创造不少的效益。

    其实作家村还有一块最费钱的是跟国内众多报刊、杂志联合主办的活动,作家村通常都是负责大部分开销,我们也和何平建议过,这种活动要不然就让对方出大头,要不然就干脆不要办。来的人创作上有了提升,同时还享受到了良好的待遇,又不是我们这里的作者。

    可是他不同意,他说作家村诞生的目的是为了给国内的文学界创造一个诺亚方舟式的家园。编辑部都是清水衙门,一旦我们把经费摊到各个编辑部,大家的压力都会很大。而且何平判断未来几年,国内的出版市场将会受到盗版的严重冲击造成大面积萎缩。同时受经济裹挟的影响,很多人对于读书这件事也看的不那么重要了。到时候不光是图书市场,就是那些报纸、杂志看得人也会少很多,到时候大家的日子更难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