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人生实难,死之如何?-《收藏纪元》
第(3/3)页
他晚年乡居时,生活十分困顿。
尽管其书画当时已是千金难求,他还是“卖画还要看人品”,对于慕名来访的人,徐渭也不再迎合。
不愿见客时,他便手按柴扉,任外人敲门甚急,还在里面大呼:“徐渭不在”。
七十三岁时,贫病交加的徐渭在自己那几间破屋中离开了人世。
他死前,身边唯有一只大黄狗与之相伴,身下是杂乱无章的稻草,床上连一床席子都没有。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正如这首自叙诗一样,徐渭半生困顿,一世铿锵。
……
这块碑不得了,碑高五尺,整个碑面密密麻麻,光是看完就要眼花缭乱好一阵。
常闲都没勇气去数到底多少字。
好在经过前两块碑的锻炼,常闲已经熟能生巧,所需要的,也不过是更大的耐心和更细致的心态罢了。
从某个角度而言,这块碑的难度不比弘一法师那四个字大。
这一次的墨拓前所未有的成功,常闲从来没这么沉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
周围的一切似乎与他没有半点关系。
常闲只盯着眼前的碑,以及碑上的字,它们就是他的一切。
在这个没有钟表的世界里,他拓完了吃,吃完了拓,到后来都不记得过了多少天了。
又是一个傍晚,常闲终于将这面石碑奇迹般地拓完了,乌金发亮,黑白严整,堪称杰作。
他揉了揉满是血丝的双眼,把拓本捧给了蹲在灶台旁熬粥的老人。
老人看了,终于吐出两个字:“不错。”
随手把稿子搁在锅边,离灶里的火舌没多远。他不在意,常闲却吓得赶紧把拓本拿起来,小心翼翼的送回到书桌上。
常闲蹲回到老人旁边,看着他往灶膛里头送柴禾。
老人没吭声,继续拨弄着火。
突然道:“你收拾一下,可以走了。”
wap.
/134/134196/31491433.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