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工部尚书名叫祁仕斌。 现年五十岁整,乃是前朝老臣。 但说是老臣,实际上他爬上尚书位置的时间跟宋建鸣做尚书的时间差不多,只五年多一点。 虽说去年几位皇子夺嫡的时候,他没有跳出来支持废太子或是陈家,但他也没有明确支持肃王殿下啊! 自肃王上位成为新君之后,祁仕斌一直惶惶不可终日。 肃王有个特点,爱用实干的,还特别爱用年轻人,看年纪大的老家伙们就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 可祁仕斌已经五十了,头发花白,胡子更是全白了!真害怕哪天皇帝把他请去吃杯酒逼他讫骸骨告老。 他也是少年成才,二十八岁中的进士,宦海沉浮几十年,好不容易坐到了尚书的位置,才五年,谁愿意屁股没焐热呢,就告老还乡? 所以自从李炟上台之后,祁仕斌每三日就要仔仔细细染一次头发和胡子,不能叫新皇帝看出自己的老态来! 可光是染胡子可不够。一定还得有一个什么别的契机好让他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 就这么心烦意乱了大半年,终于给他发现了在新君陛下跟前表现的机会! 大皇子殿下居然亲自写了一本数学书!!!! 工部作为六部之末,干的活最多最累,权利却最小,在满朝文武眼里就是搬砖的泥腿子。脏活累活全是他们干,权利却没多大。 而新上任的皇帝居然喜欢数学,还要推崇实学,看到新皇帝在大皇子所著数学书的序言中提到,日后要经实并重的时候,祁尚书比谁都激动! 他拿着那本数学书老泪纵横,还朝皇宫的方向跪下磕了几个头。 他的官途有继续下去的希望了! 因此,在推崇实学这件事上,祁尚书的态度比宋大人还积极! 最近每日从衙门下班回家之后,就是召集自己的几个儿子和侄子们,还有府中幕僚开《方程、函数与线性规划》的研读会。 仔细学习之后,大为惊叹! 他认真写了一篇数万字的读后感给皇帝看。 一则,是为了拍皇帝和大皇子殿下的马屁,他是前朝老臣,肯定要对新君陛下表明效忠和支持之意的;二则他也的确是有感而发,理解此计算法其中的奥妙之后,其激动和喜悦之情,不比皇帝陛下当初读到宋清月手稿的时候少。 现在,工部全体官员都在祁仕斌的带领下,每日晨会的内容,就是认真研读、学习这本数学书,祁仕斌还要求属下每人写一篇读后感,并需要在文中写明,将如何将此数学方法应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 果然,皇帝现在召见他的次数变多了。 在看过祁尚书以及全体工部官员所写的《方程、函数与线性规划》的读后感之后,皇帝向祁尚书透露了日后想要建立“科学学院”的想法。 “何为科学?”祁尚书问道。 皇帝答曰:“工学、理学、算学、医学,凡格物致知,研究万物规律变化之学,都叫科学。” “原来如此!”祁尚书两眼放光。 “朕想问问爱卿,以为这科学学院选址在何处为妙?” 祁尚书想了想,抬起眼皮瞧了瞧皇帝的神色,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可有心仪之处?” 皇帝道:“大皇子提议在报恩寺山脚下建。” 报恩寺? 这名字怎么听着耳熟? 祁尚书不愧是浸淫官场多年的老臣,一下就联想到大皇子妃身上去了,心想,这不会是宋尚书大人的提议吧?要不是大皇子的提议? 他脑子转了又转,才道:“臣以为这是个福地,自然是极好的。只不过……” “只不过在京城外头,有些降格了。”皇帝替他把话说完了。 祁尚书顿时放下心来,原来皇帝陛下跟他的想法是一致的!他连连点头,略有些激动地道:“太学和国子监都在皇城内,偏偏科学学院在外城墙的外头。陛下想要提倡经实并重,这选址,只怕不妥!” 皇帝点头,又望向祁尚书:“爱卿选个地方?” 祁尚书立刻躬身道:“容臣回去找两位侍郎大人讨论一番,再做定夺?” 皇帝的面色似乎变得不太满意,祁尚书立刻紧绷神经,快速思考,对了,新皇帝做事雷厉风行,不爱拖拖拉拉,看来是希望他现在就给出一个答复! 这可伤脑筋了! 他还想回去戴上老花镜,扒着京城地图仔细找一个好地方呢! 这边,皇帝忽然开口道:“爱卿以为太学对面的真觉寺如何?” 祁尚书一惊,太学对面的佛家圣地,他可不敢轻易说什么。 皇帝见这老家伙一副胆小怕事磨磨唧唧的样子,他就不耐烦。 祁尚书一看皇帝这幅神情,胆也不怂了,立刻打起精神来,挺直腰板,大声道:“臣以为,这个地方选得极好!太学乃是经学圣地,将科学学院建在对面,日后便要成为实学圣地!” 皇帝总算满意了,十分得意地说道:“阿昭选的,自然极好。” 祁尚书一听这话,又眨眨眼睛,一时间心思百转千回。 第(2/3)页